對於大學畢業乃至 40 多歲的青壯年而言,工作佔了很大一部分的時間,
也因此工作上的成敗與否會很大的影響心情。
沒有家庭或經濟的負擔時,可能在乎「工作成就」,
而有了重擔後,工作的「穩定度」跟「薪水」則成為壓力來源。
20-30 年前,農工業時代的人們,溫飽是一切,
工作賺錢是他們生活的手段,資訊更迭沒那麼迅速,常常在一間公司就可以待人生大半時光。
而到了如今物質豐腴而資訊爆炸的年代,工作可能代表的是一個人的地位、名牌,
公司不穩定、產業變動快速、不學習就會被淘汰、努力存錢還是買不起一間房...等等大量的因素,
讓當今人們,看起來更享受物質生活,實則心態上更焦慮也更容易產生心理疾病。
這也許是科技進步必然產生的現象,
可因為世代差異,
上世代的人們會看不慣 z 世代年輕人,
覺得為什麼一言不合就裸辭、為什麼ㄧ年一跳、又為什麼不肯自主加班?
我覺得呢,在經濟可負擔的前提下,
若因為求職或工作,讓你的身體或心理健康亮了紅燈,
就該停下來好好審視(或去醫院做檢查)
畢竟職涯的路很長,唯有照顧好身心靈,才能走長遠...